過去幾年,關於P聯盟與T聯盟哪個聯盟實力更高的討論從未間斷,不過自去年PLG三隊跳槽至T聯盟後,聲量已大幅下降,目前多數球迷認為T聯盟球員整體水平更佳。相較之下,P聯盟剩下的國王、夢想家、攻城獅,在聯盟關注度與行銷效果尚未改變的情況下,實力已逐漸被外界質疑。
在PLG第四季,也就是三隊尚未跳槽之前,聯盟以「唯有籃球」作為宣傳口號,六隊派出的看板球星包括林書豪(國王)、呂政儒(鋼鐵人)、周儀翔(領航猿)、林志傑(富邦)、高國豪(攻城獅)、林俊吉(夢想家)。然而從現在回顧,真正符合球星稱號的僅有林書豪,諷刺的是他還不是台灣人。其餘球員如今看來真的和「球星」沾不上邊:呂政儒本季上場時間稀少、林志傑近年狀況早已下滑,本季場均只剩9.4分,周儀翔早已淡出職籃,而高國豪在T聯盟,表現明顯不如蔣淯安、高錦瑋等原T聯盟的後衛,林俊吉則被認為是P聯盟的包裝球星案例。
林俊吉在該季曾與盧峻翔平起平坐,是當季MVP唯二候選,但加盟T聯盟後,表現明顯落後給高錦瑋與蔣淯安。夢想家也在新賽季引入蔣淯安,讓林俊吉的地位被取代。雖然球隊出於面子仍將林俊吉與新後衛同時上場,但實力差距已非常明顯,季後賽表現更印證這一點,也讓昔日將蔣淯安與林俊吉拿來比較的聲音逐漸消失,諷刺的是蔣淯安已經34歲,但實力仍完勝27歲理應在生涯顛峰的林俊吉,更遑論在23-24賽季。
相對而言,當時T聯盟的各隊看板球星,如林秉聖(台新)、阿巴西(中信)、蔣淯安(雲豹)、高錦瑋(雲豹)、胡瓏貿(海神)等,大多具備中華隊12人等級實力,唯獨台南獵鷹尚缺頂尖球星,有趣的是獵鷹目前也已經被P聯盟給吸收。對照之下,P聯盟曾經的光鮮球星,如今只能成為T聯盟實力的背景板,昔日包裝的球星光環被現實狠狠打臉。
總結來看,P聯盟過去靠行銷與名氣撐場面,如今實力缺口明顯暴露;T聯盟球員穩定又高水準,才是真正的籃球舞台。PLG如果還想讓球迷買單,只能靠新一波包裝奇蹟,但球迷眼睛是雪亮的,名字再大也可能只是笑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