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亞洲盃男籃8強賽,台灣隊面對伊朗一度領先多達21分,第3節結束時仍保有雙位數優勢,卻在末節遭對手打出26比11的猛烈攻勢,最終以75比78遭淘汰,無緣晉級4強。不過,本場比賽的3位執法裁判吹判尺度引發廣泛討論,尤其上下半場罰球數的落差,更讓不少球迷質疑判決公正性。
2025年亞洲盃男籃8強賽,台灣隊面對伊朗一度領先多達21分,第3節結束時仍保有雙位數優勢,卻在末節遭對手打出26比11的猛烈攻勢,最終以75比78遭淘汰,無緣晉級4強。不過,本場比賽的3位執法裁判吹判尺度引發廣泛討論,尤其上下半場罰球數的落差,更讓不少球迷質疑判決公正性。
台灣隊此役開局氣勢如虹,打出10比0的夢幻開局,上半場結束以16分領先。第3節開打不久,歸化球員高柏鎧陷入犯規麻煩,提前領到第4犯,被迫下場休息。雖然林庭謙命中三分球幫助維持雙位數差距,但決勝節伊朗全面反撲,關鍵時刻高柏鎧又因第5犯退場,對手則藉由罰球連續得分,完成逆轉。
全場比賽中,裁判的多次判決引發爭議,包括疑似漏吹走步、非法掩護標準不明等。其中罰球數差異最受關注——上半場台灣獲得8次罰球、伊朗6次;但下半場伊朗的罰球數暴增至24次,台灣僅有15次。
本場的3位執法裁判分別為日本籍加藤高木(Takaki Kato)、泰國籍蒙米(Preeda Muongmee),以及哈薩克籍米赫耶夫(Yevgeniy Mikheyev)。值得一提的是這3位裁判資歷都超過10年,甚至曾來台參與東超賽事。比賽結束後,大批球迷在社群平台直指裁判尺度不一,甚至批評是比賽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