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國際賽場上,日本男籃表現引發外界質疑。雖然黎巴嫩陣中缺少王牌後衛阿拉基(Wael Arakji),但日本隊仍難在正面交手中佔上風,最終遭到大比分擊敗,無緣晉級八強。
賽後,日本無緣晉級的原因引發討論。不少台灣球迷替日本護航,認為是因缺少主控河村勇輝才落敗。然而,事實上黎巴嫩同樣缺少核心阿拉基,而在 FIBA 層級的影響力評估中,阿拉基的重要性甚至被認為高於河村勇輝。
阿拉基幾乎是黎巴嫩進攻體系的唯一引擎,場均能貢獻超過 20 分與 5 至 7 次助攻,並在關鍵時刻主導比賽節奏。缺少他,黎巴嫩的進攻將明顯失去穩定火力,防守外圍壓迫性也大幅下降。上屆亞洲盃,阿拉基帶領黎巴嫩痛宰紐西蘭,並在金牌戰僅以 2 分惜敗給澳洲;而在本屆小組賽,缺少阿拉基的黎巴嫩面對澳洲則陷入一面倒頹勢。相比之下,日本雖高度依賴河村的推進與組織,但富永啟生、富樫勇樹等後衛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空缺,團隊外線火力仍具威脅。
在心理層面,阿拉基不僅是技術核心,也是球隊精神領袖,其缺席對士氣打擊沉重。日本國家隊則長期以多核心運作,情緒與表現較不完全依附於單一球員。歷史數據也顯示,黎巴嫩在沒有阿拉基的情況下,面對中等強度對手時進攻效率明顯下滑;反觀日本,即便河村缺席,仍能依靠外線群與防守體系維持一定競爭力。
綜合觀察,黎巴嫩少了阿拉基可說是斷了一條命脈;日本少了河村雖會影響節奏與組織,但不至於立即崩盤。阿拉基對黎巴嫩的影響力,明顯高於河村勇輝對日本的影響力。這也讓外界對日本男籃的未來更加憂慮——近期除了不敵黎巴嫩,日本此前還在熱身賽連敗全本土陣容的韓國,並在分組賽輸給沒有洋將的伊朗。雖然瀨川琉久、雅各布斯晶、川島悠翔等年輕球員媒體曝光度高,但與伊朗的阿米尼、黎巴嫩的 Khayat、韓國的李賢正與呂俊錫、台灣的賀博,以及中國的楊瀚森與曾凡博相比,硬實力仍有明顯差距。若無法說服八村壘回歸,日本在亞洲籃壇的地位恐將逐漸被其他國家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