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即將於本週末開打,中華隊正緊鑼密鼓展開集訓備戰,其中最吸睛的焦點之一,便是三度披上中華隊戰袍的賀丹、賀博兩兄弟。其中賀丹在近期在隊內訓練中的一段爭搶籃板畫面於網路瘋傳,引起球迷與教練圈熱議。
畫面中,賀丹與身高197公分的本土長人蔡宸綱爭搶籃板,兩人幾乎同時起跳,但賀丹在彈跳高度與爆發力上明顯勝出,展現驚人的身體素質,要知道蔡宸綱已經是國內年輕世代中天賦條件最好的4號,但和賀丹相比仍有一段差距,此外包括賀博、雷蒙恩等人都具備打4號的條件,讓這類國內4號未來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賀丹雖然實際身高僅約190公分,賀丹卻具備優異的臂展、對抗性與空中滯空能力,讓他在禁區碰撞中毫不遜色。除了身體條件優勢,賀丹也展現出高度戰術適應力。中華隊目前朝「小球快打、機動換防」方向建構體系,賀丹具備一守五、快速補位、延伸防守至三分線的潛力,是這種體系中稀缺的「雙向鋒線」。在防守端,他能快速橫移協防、進行弱側蓋火鍋,擁有出色的護框直覺;進攻端則能拉出至三分線投射,為隊友創造空間,並在短擋拆(Short Roll)與拖車三分(Pick and Pop)中發揮角色。
教練團也看好賀丹在高位策應的潛力。他具備一定的傳球視野,能在高位切傳體系中擔任節點,配合側翼球員切入完成得分,提升中華隊的進攻流動性。此外在快攻轉換中,賀丹能從後場一路推進至禁區,直接面對防守完成攻勢,具備現代籃球「中鋒控球」的發展潛力。
過去中華隊禁區往往依賴傳統型中鋒,但面對亞洲強隊如日本、南韓快速轉換與外線拉開戰術時常顯吃力。賀丹的加入,象徵著中華隊進入更靈活、多元的陣容選擇期。他的功能型角色,不僅能取代傳統內線球員,更能讓中華隊在臨場調整中進可攻、退可守。
隨著瓊斯盃即將登場,賀丹的表現將是中華隊新戰術走向的關鍵觀察指標,也有望在未來FIBA賽事中,成為台灣隊在國際賽場的新一代「關鍵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