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籃球隊在本季UBA冠軍賽輕取健行科大,成功達成五連霸,進一步鞏固他們作為大專籃壇霸主的地位。然而隨著政大不斷累積冠軍榮耀,「養人」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球員進入職籃後的發展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政大籃球強勢崛起 近年人才濟濟
自2017年成立籃球隊後,政大便積極招攬HBL高中聯賽的明星球員,在2020年奪下隊史首冠後,更一舉達成五連霸,展現驚人統治力。這幾年間,政大陣容星光熠熠,幾乎囊括台灣高中籃壇的頂尖球員,並建立起極具系統化的團隊打法,使球隊在UBA屢創佳績。
職籃發展受限 中華隊輸出球員有限
然而,政大球員在進入職籃後的表現卻未如預期。儘管他們在UBA橫掃千軍,但截至目前,真正進入中華隊輪替陣容的選手極為有限。過去八年間,唯一曾代表台灣出戰FIBA層級賽事的僅有張鎮衙(2022年世界盃資格賽)與游艾喆(亞洲盃中華隊成員),但兩人目前都未在國家隊穩定佔有一席之地。
政大輸出球員表現不如預期 反倒不及其他學校
回顧政大輸出的職籃球員,包括田浩(攻城獅輪替外球員)、洪楷傑(表現較佳)、張鎮衙(富邦輪替外球員)、林彥廷(CBA北控輪替外球員)、游艾喆(未達球迷期待)、王凱裕(鋼鐵人輪替外球員)、李允傑(獵鷹輪替外球員)、莊朝勝(鋼鐵人輪替外球員)等人,多數未達預期高度。反觀健行科大(高錦瑋、謝亞軒、林俊吉)、世新大學(阿巴西)、台師大(林信寬)、義守大學(白曜誠、邱子軒)等學校培育的球員,進入職籃後反而更快適應並站穩腳步。
體系養成助奪冠 但可能影響球員個人成長
政大強大的團隊體系無疑是他們連年稱霸UBA的重要關鍵,透過精密的戰術與完整的系統,使球員能夠發揮最大效益。然而這種打法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球員的個人能力發展與臨場應變能力,導致他們在進入職業層級後難以適應。未來政大是否能在培養球員個人能力與維持團隊戰力間找到平衡,將成為影響他們長遠發展的重要課題。